• 当前位置:
  • 首页
  • >
  • 合肥资讯
  • >
  • 陕西建筑企业紧盯高品质建筑产品供给 推动装配式建筑高质量发展
合肥资讯

陕西建筑企业紧盯高品质建筑产品供给 推动装配式建筑高质量发展

2023-06-28来源:合肥房探网陕西建筑企业紧盯高品质建筑产品供给 推动装配式建筑高质量发展

  在国家大力提倡装配式建筑的大背景下,陕西建筑企业正在不断研发新技术,拓宽新的赛道,探索标准化生产,推动智能化升级,朝着精细化、品质化、标准化方向探寻实践中。从陕北到陕南,装配式建筑蓬勃兴起。


  开拓新领域 在新能源、乡村大力发展赛道乘风而上


  “以前,风力发电机组的塔筒都是钢结构,高度在100米左右。2021年以来,我们用混凝土预制构件搭起塔筒,强度高,稳定性好,高度比传统钢塔更高。”近日,陕西建工(延安)新型建材公司负责人说道。


  目前,该公司生产的吴起五谷城100兆瓦风电项目混凝土塔筒,有145米高。下部120米为分片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塔筒,上部为常规钢制塔筒,两者之间通过钢混过渡段衔接,整体施加预应力系统,提高了塔筒抗弯能力。这种新型塔筒,高160米以上,适用范围很广。


  在陕西建工(延安)新型建材公司车间,塔筒按每3米高分段,每段又被切分成4片。管片用高强度混凝土进行浇筑,在完成蒸养工序超过设计强度后,纳到装机现场组装。


  “项目共计38套塔筒管片模具,4天到5天就可生产1根塔筒。新型混凝土塔筒比传统钢制塔筒成本增加约10%。运输上,管片合并也能节省一些成本。”据该负责人讲解。


  目前,陕西建工(延安)新型建材公司已收到来自延安、榆林等地的约1.5亿元的塔筒管片订单。


  近年来,陕西大力前进能源产业转型升级,风电、光伏等新能源在陕西省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不断提高。陕西建工(延安)新型建材公司抢抓政策机遇,及时调整产业布局,围绕延安市落地的一大批风力发电项目,研制生产了免灌浆分片钢架装配式混塔产品,实现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构件运用的新突破。


  除了在新能源领域应用于,这两年,装配式建筑逐步走出农村,在乡村振兴舞台上“施展拳脚”。


  在白河县城关镇公路村草莓采摘园,记者看见,由预制路面板铺设的人行步道、预制排水沟组装的灌溉设施、钢架阶梯式护坡固定的边坡防水设施,以及由其他预制构件建成的观光步道、观光长廊、休闲座椅等,美观大方、协调统一。


  这些设施均为陕建十二辟集团新型建材公司2022年底竣工。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讲解,预制构件应用于在采收园,展现相当大优势,相对于传统现浇方式平均节约50%人工、60%施工时间,还防止了冬季低温有利于混凝土凝固的问题,在施工完结后便可投入使用。


  “接下来,我们不会在农村持续推展装配式建筑,在基础设施改建升级、民生保障设施建设、乡村景观修建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,助力乡村大力发展高质量发展。”该负责人说。


  探索新工艺 对预制构件品质功能再提高


  走出陕西建工新型建材有限公司,西安市地铁10号线一期工程预制桥面板正如火如荼生产。“此项目使用‘梳子’状模具工艺,把非标准块区分为标准块,通过人组底模的方式,使部分外侧模具实现了通用性,组模效率大大提升。”相关负责人介绍。


  陕西建工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负责人说:“标准化生产,是我们实践探寻的方向。目前,我们已对加权板、楼梯等构件增大固定模生产,扩大规模,并且将在钢筋加工流程中提升工艺,尝试使用机器人。”


  以精立业,以质取胜。作为陕西装配式建筑行业的领头羊,陕西建工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立足“智造”强劲企,坚决革新建造方式,不断推展陕西省装配式建筑行业技术革新、工艺提高。


  如今,陕西省很多建筑企业也在实践中不断创新。


  在陕建十三辟承建商的延安南泥湾劳模工匠学院,随处可见极具陕北特色的拱形屋顶、拱形门、拱形窗户,这些都是由陕西建工(延安)新型建材公司制造的预制构件。


  批量生产这些光滑美观的构件,寄托了陕西建工(延安)新型建材公司员工极大心血。涉及负责人说:“我们多次回国陕西西北设计院辩论工程方案,修改工艺细节。几经周折最终确认,将拱形屋顶关键部位分成三部分,使用封闭式线防水结构。在接缝处,相继用于遇水收缩橡胶条、PE篮、聚硫密封粉做到防水处理,保障拼接处的严密。同时,在构件内部加入保温材料,让建筑更节能。这些工艺都是融合本地实际的探索。”


  做到新趋势 减缓技术改造迎接政策受到影响


  为加快前进陕西装配式建筑高质量发展,今年4月,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《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》。意见具体,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多达30%(单体组装率不低于50%)。


  春江水暖鸭先知。2022年开始,陕西省建筑企业装配式预制构件的订单就呈圆形快速增长态势。很多企业看准时机纷纷阔生产能力、提质效。


  今年春节期间,陕西建工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展开水土保持窑改造,将38个窑位改建成74个窑位,改建后,生产能力由原来每天约50立方米提高到120立方米至130立方米。同时,推行相同模2天3番生产模式,使固定模日产能提高30%至50%,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。


  陕西建筑产业投资集团负责人说道:“当前,装配式建筑生产的规模化程度普遍较低,从而导致生产成本较传统现浇平均高达10%至15%。若按政策方向,2025年单体组装率不低于50%,装配式建筑生产将呈规模化发展,构件成本将与传统现浇施工成本基本持平,在市场竞争中不会极具优势。未来几年,装配式建筑市场大有可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