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市更新一直是大中型城市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,10月12日,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消息称,超大特大城市正大力稳步前进城中村改建,将分三类前进实行:一类是符合条件的实施拆毁新建,另一类是积极开展经常性整治提升,第三类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实行拆整融合。
据介绍,城中村普遍存在公共卫生安全风险大、房屋安全和消防安全隐患多、配套设施落后、环境脏乱差等引人注目问题,亟须实行改建。今年7月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《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建的指导意见》,目前各地正按照部署,扎实积极开展设施政策制定、摸清城中村底数、编成改建项目方案等工作,住建部城中村改建信息系统投放运营两个月以来,已入库城中村改建项目162个。
诸葛数据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陈霄告诉他记者,根据最新发布的城市建设统计年鉴,全国超大城市有8个,分别是上海、北京、深圳、重庆、广州、成都、天津、武汉;特大城市有杭州、郑州等11个。这些城市城区常住人口在500万以上,是国家发展的重要造就力量和增长极。同时这些城市也不存在着居住于成本高、供需不给定等挑战。这些超大特大城市推进城中村改建对于房地产市场具有重要意义,在改善住房条件的同时,也能增加部分商品房购房市场需求。
超大特大城市进行城市更新,是提高民生、提高居住品质、改善城市面貌的重要一步。“北京作为住建部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,开展了一系列探索,获得了大量宝贵的经验。”第一太平戴维斯华北区高级董事温书阅对记者表示,过去以大规模建设为主导、增量发展的城市化模式渐入尾声,城市化进程已经由增量时代转入到增量存量并举、以存量为主导的新阶段。这一阶段面临新的挑战,因此如何改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、推展城市高质量发展、在现行法律框架内密码城市更新难题,是北京等超大特大城市更新模式焕新的升级的意义所在。
温书阅对记者表示,大拆大建的更新模式在现阶段难以为继,需要展开系统性完善,因此存量改造研发的更新升级具备现实的迫切性。比如,搞清楚城市更新的参与对象以及涉及的利益关系;城市更新资金来源与财税、金融、融资等措施的落地;协商好改造主体物质、空间、环境的明确处理及预示产生的问题;空间运营和后期确保的专业性亟须提升等。
城市更新的资金来源一直是业内关注的重点,对此,住建部回应,要坚持多渠道筹集改建资金,既可以由城市政府筹集资金,也可以引进社会资金,银行业金融机构将给予政策性和商业性贷款支持。
“为密码城市更新过程中的矛盾问题和引人注目短板,全面提高城市建设质量,北京市不断探寻、大力完善统筹机制,已完成了城市更新的顶层设计。”据温书阅讲解,今年3月《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》月实行,北京构建了多主体共同参予机制,充分发挥不同市场主体的优势起到,具体了商业服务业类用途相互转换的政策支持,探寻资金激励机制,强化金融财税政策创新,提高社会资本参与存量商业地产的积极性,还首次明确提出土地弹性年期配置方式,使城市更新过程中的土地使用年限方面更加非常丰富灵活。(记者孙蔚)
世茂股份